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工作室 诊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8-05-09点击次数:5989次

肾水诊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肾水病

西医病名:肾病综合征

二、定义

肾水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导致肺脾肾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三、诊断依据

1、大量蛋白尿(>3.5g/24h);

2、低蛋白血症(<30g/L);

3、明显浮肿;

4、高脂血症。

其中1、2项为必备。

四、辨证要点

1、辨病位 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尤其以脾肾亏虚为主。病在肺者,多因风邪外袭,必兼有外感表证;以脾虚为主者,多有倦怠、纳呆、腹胀、便溏之症;肾虚为主者,多有腰酸腿软之症,或兼有形寒怕冷。

2、辨外感内伤 外感必有表证,常出现阳水症状,是为标证、实证,反之,为内伤虚证。

3、辨邪正盛衰 本病为正虚邪实之证,临床上应辨明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正虚者多为脾肾亏虚,邪实者有风邪、水湿、湿热、瘀血之别。

4、辨激素服用后证型变化 服用激素后患者多有湿热毒盛、阴虚内热的变化,表现为阴虚湿热者居多,要注意辨别。

五、证候分类

1、湿毒浸淫

 [主症] 遍身水肿,咽喉肿痛,口干,心烦,或身发疮痍,大便干,小便短赤,或伴恶风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2、水湿浸渍

 [主症] 肢体浮肿不堪,纳少,恶心欲呕,身体困重,大便稀,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濡或沉缓。

3、脾肾气(阳)虚

[主症] 全身水肿明显,可伴有胸腹水,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腰酸,或畏寒肢冷,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

[主症] 面部及下肢浮肿,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阴两虚

[主症] 神疲乏力,口咽干燥,无浮肿或轻度浮肿,腰酸,舌红苔薄腻,脉虚无力。

六、临床治疗

1.分型论治

①湿毒浸淫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推荐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②水湿浸渍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推荐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

③脾肾气(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利水消肿

推荐方药:实脾饮或参芪四二加减

④肝肾阴虚

治法:滋阴清热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⑤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滋肾育阴汤加减

2.中成药治疗:

①肾炎舒片;

②黄葵胶囊;

③火把花根片;

④雷公藤多甙片;

⑤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⑥血尿安胶囊;

⑦血塞通滴丸、血栓通胶囊;

⑧肾炎安胶囊;

⑨肾复康片。

3.中药治疗注射剂治疗:

①灯盏花素注射液;

②灯盏细辛注射液;

③丹参酮等各种丹参制剂;

④血塞通针、血栓通针;

⑤舒血宁注射剂;

⑥黄芪注射液。

4.西医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骁悉。

抗凝:潘生丁,尿激酶,降纤酶。

利尿消肿: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呋塞米。

提高胶体渗透压: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

七、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血浆白蛋白在正常范围,肾功能正常。

2、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血浆白蛋白在30g/L以上,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

3、好转:水肿等症状、体征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4、无效 临床表现及上述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加之重者。

八、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多伴有高度浮肿,或难治性、顽固性水肿。“肺为水之上源”,治疗在上述方药基础上加桔梗、葶苈子等开宣肺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