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 科室动态

特色技术丨化疗后骨髓抑制,中西结合来帮忙

发布时间:2025-02-20点击次数:5246次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它承担着多种关键功能,主要包括造血功能、免疫功能、营养骨质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参与骨质修复等。放化疗作为肿瘤包括血液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在杀死癌细胞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对正常细胞,特别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导致骨髓抑制,进而引发血细胞减少。这一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效应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及生活质量差强人意的问题呢?

 

一、西医治疗手段

西医在应对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时,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输血等方法。

药物治疗

1.升白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骨髓中粒细胞的生成,提高白细胞数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2.升血小板药物:如促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这些药物能够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血小板的生成,降低出血风险。

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以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提高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输血治疗

对于血细胞减少严重的患者,如血红蛋白过低或血小板极低,可能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治疗,以迅速提高血细胞数量,缓解患者症状。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时,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辨证施治,采用草药、膏方、针灸、食疗等多种多样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药治疗

1.益气养血:使用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等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提高造血功能。

2.补肾填精:如枸杞、淫羊藿等中药,能够补肾填精,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3.活血化瘀:通过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等,改善骨髓微循环,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针灸治疗

针灸包括热敏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整人体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骨髓抑制的目的。

食疗辅助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辅助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铁、叶酸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造血功能。

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的模式,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更好地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的症状。

药物联合应用

      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血细胞的生成和恢复。例如,在使用升白药物的同时,加用益气养血的中药,可以进一步提高白细胞数量;在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改善骨髓微循环,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有助于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血细胞的生成和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化疗后骨髓抑制通常是暂时的,随着化疗结束,骨髓功能会逐渐恢复。并且在化疗期间,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来帮助患者促进骨髓造血。中医有独特的整体观念,能够标本兼治,不仅能切实改善骨髓抑制的情况,还能改善化疗其他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中医根据每人体质的不同,具体辨证论治,能及时灵活调整用药,还能恢复自身正气,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且中医治疗除了内服草药、膏方外,还可以进行针灸、艾灸、热敷、穴位贴敷等特色外治,全方位多角度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专设肿瘤包括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移植造血康复等特色门诊距今已6月有余,曾英坚团队首倡“髓血生化理论”,创立“益髓生血固本膏方”,适用于多种血液疾病的调治,特别针对于肿瘤包括血液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临床收效较好。

      科室始终以中西医结合为核心理念,做到快速纠正与长期调理并重,充分发挥“中西互补、标本兼治”特色优势,为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中西医融合治疗方案,既能快速缓解危急症状,又能通过中医中药调控恢复机体稳态,为患者的全面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周云龙

热门图片

Baidu
map